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 第一零四六章 夺权

  “富阳山中有贼,连番劫道,杀人越货,胆大妄为,十恶不赦。范公、王通判,下官以为此事不能不顾,必要调兵遣将,动以雷霆。如此方能震慑其余有贼众,正我国朝威严,佑我杭州黎民安稳。”

  张先觉说的十分肯定,堪称大义凛然,甚至隐隐有几分激愤。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王言特意关照了张家亲族的商队,抢了一批提炼好的蔗糖,以及一些草药、皮草,损失不小。

  “张签判说的在理。”王言十分给面子的捧场,“此一伙贼人实在当除,听闻抢了钱、刘、张三家大户,皆为我杭州基石啊。我钱塘繁华,正是靠着大户之家经营商事,货通南北,贩售东西。

  范公,下官以为,当调遣精锐厢兵,前往剿匪。如此重任,当有州官亲往督阵。好教百姓知晓,我等州官心忧百姓安危。”

  “王通判所言有理,我上任之初,便清扫了州内匪患。未曾想,方才过去数月,便又闹了起来。”范仲淹好像很失望的摇了摇头,“却不知谁能担此重任啊?”

  张签判接话道:“范公,不若让王通判去?听闻王通判文武双全,通晓武事,定是翻手克贼凯旋。”

  “哎,张签判未免太看的起我。我初入官场,如此重任焉能付我?不怕搞砸了事情,是怕搞砸了事情还不能剿匪安民。且我年岁尚浅,怕是难以服众。张签判老成,经验丰富,如此重任,无人可以替代张签判,必要亲自走一遭才好。

  至于州中事务,张签判做好安排就好。在场诸君,皆是国朝干臣,张签判离开十天半月,想是一切如旧,必无大碍。且有范公坐镇,张签判安心前去便是。”

  王言说话的姿态低,给张先觉说的独一无二,听的张先觉很满意。

  “王通判实在太客气了,下官不过……”

  “张签判不必自谦,此事非你莫属,安排好手上的事务,明日便领军前去剿匪。”范仲淹摆了摆手,算是定下了这件事。

  “谨遵范公之意。”张签判拱了拱手,没有拒绝。

  他没道理拒绝的,因为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好事。虽然武将不受待见,但是没人敢说不重视武事,毕竟大宋老挨揍,还要交保护费,都算是有共识的。所以这种地方上的,文官带兵剿匪的战斗,算是一项比较好看的履历。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但是愿意做的却没几个,因为费力不讨好,还赶不绝、杀不尽。只不过是这一次张家的东西被抢了,最近张先觉又很威风,所以想出去溜达溜达。

  他不怕王言趁机夺权,因为他来的时间长,经营深,他自信就算离开,王言也翻不出什么大浪头。哪怕有范仲淹的支持也是一样,毕竟范仲淹再牛,大家一起应付工作,总也说不出什么来。

  尤其范仲淹已经老了,还是斗争失败被赶出来的。尊重归尊重,可要是影响了利益,皇帝来了也不行啊。要不然范仲淹等人,又是怎么被踢出京城的呢。

  张先觉当然明白,王言一定会趁机搞事情夺权,但是他就有底气。况且他也不得不去,他确实是最合适的人,何况还抢了他家的生意呢……

  所以张先觉欣然领命,当天就把杭州的厢军指挥给叫了过来面授机宜,晚上又叫着其他的几个高级官员,还有曹司的主事,一起吃了一顿饭,再次达成了必要摁死王言,绝不与其夺权之机的共识。第二天一早,便随着五百厢军离开,开始了浩浩荡荡剿匪征程。

  王言是起了个大早,会同了其他的一些官员,目送着大队出征。不过其他的官员没耐心,人走的远了就散了伙。

  只有王言背着手,一直看到人都消失。

  “阿郎,不用给这张签判如此大的脸面吧?阿郎是上官呢。”小栋梁瞪眼看着已经快看不见的队伍,很有几分不高兴。

  “上官有什么用?有权力才是真官。况且人家也是剿匪安民的,范公一把年纪了,总不好折腾,我这个空有其名的通判再不出面,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我看他们都是一伙的,故意的排挤咱们。”

  “看的不错,不过也没几天了。走吧,回去吃饭。”

  说罢,王言上了马车,晃悠回了府中,华兰早都在等着他回来吃饭了。

  “说了不必等我,自己吃便是了。”

  “也不差这一时。”华兰贤淑的给王言盛了粥,两人坐在桌上吃起了饭。

  看着华兰欲言又止的样子,王言说道:“有事便说,不必吞吞吐吐。”

  “今早官人离府以后,我家里来了几封信。盛家大房想要来杭州经营,我母亲娘家那边,也有此意。我爹爹信中说,姨妈的夫家也想来经营,不过爹爹没同意。还说让官人不必顾忌,全凭官人处置。”

  华兰从袖子里掏出了几封信放在桌上,而后就默默吃饭不说话。她知道现在王言的情况不太好,但是不说又不行,她也为难。

  王言拿起信说道:“做生意是小事,我这个通判虽然没有实权,但是这点儿脸面总是有的,咱们自己家的生意不是挺好?只不过想要我以权谋私,这是不成的。我可以保证不被别的官吏使坏,却不能帮着他们去欺压本地商户。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近几个月我要立名目加征商税。如果大房能接受,那就过来,不能接受,让他们保密,把这事儿烂在肚子里。措辞你要仔细斟酌,不可留下话柄。至于岳母的娘家,便算了吧。”

  盛家大房比较老实,剩下的王家、康家,那可不是好人,他们保不住秘密,也不是办事儿的人,搞不好还得跟别人一起给他使坏,那就没意思了。这两家人,只适合大义灭亲的时候,拿来用一用。

  “好。”

  华兰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她也知道王、康两家做的事,王言看不上他们,她也看不上。就是她亲妈那里,难免要写信唠叨一番。

  她转而问道:“官人这是要争权了?”

  “不争如何能有权?张签判出去剿匪,为难我的那些人就少了主心骨,好对付的多。”

  “官人要多加小心。”

  “不过一群鼠辈而已,娘子且看为夫如何抢班夺权。”

  权力斗争,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大体跟高端商战一样的趣味百出。只不过是人们习惯性的,对一些可望不可及的人和事,加上一层滤镜,让这些斗争看起来就高端,听起来就迷糊。

  好比最经典的,一些高端的人士,说话需要翻译才能听懂。一些涉及到官场上的作品,也总是很多话都有深意,但那怎么可能呢。

  但是一些时候,一些情景,也确实是有代指,这是一定的。人不是机器,不可能每一句话都夹着好几层的意思。但毕竟又是转着脑子的给自己捞资本,或者是甩锅,再或者是研究别人,总有话不能直说,也确实需要讲究方式,给人暗示。

  王言在杭州的权力斗争就没什么高大上,只是查了一番账目,找到了各种的差漏,又调走了挑头与他为难的张签判,这就给了他找事儿的空间。

  而且从头到尾他也没用范仲淹帮忙,毕竟他到底是通判,看账本的权力还是有的。调走张签判,也是因为他让人抢了张家的商队,下边的县又确实解决不了,调兵遣将也确实要文官督查。无论怎么说,张签判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所以当范仲淹跟王言带着小吏,直接出现在常平仓的时候,人们是慌乱的。

  “梁司户,范公乃本州知州,王某乃是本州通判,我二人皆在此,实不知这常平仓有何看不得。莫非,这常平仓里没粮食么?”

  “非也非也,常平仓自是有粮食的。”姓梁的司户参军汗如雨下,却还坚强的陪着笑脸,“实在是常平仓封仓手法不似寻常仓库,为了防止……”

  梁司户磕磕巴巴的说着常平仓保存粮食的方法,一心二用,一边拖延时间,一边想着解决办法。

  至于梁司户后边站着的一群下级官吏,每个人的脸色都不是很好看,甚至有的心理素质不太好的人,已经开始发起了抖,脸色更是煞白。

  王言并不着急,一直微笑听着梁司户的各种说辞。范仲淹也不着急,他就那么背着手,没什么表情的站在不远处,看着在场众人的丑态。

  如此许久,梁司户终于没话了,颓丧的垂着头,不发一言。

  王言一声轻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就是这么一拍,让这个梁司户如同散了架子一样,直接瘫坐在地,双目失焦。

  环视着在场神情不一的几十人,王言朗声道:“开仓!”

  所有人都低着头,就是没有人动手。

  王言也不恼,只是头也不回的朝前摆了摆手。后方看了半天热闹,战队松松垮垮,但是总算有兵甲的兵丁便一窝蜂的冲了上去。

  领头一人粗暴的上前,一脚就踹飞了站在仓门前的小吏,而后便用着锤子砸开了仓上的锁,敞开了常平仓的大门。

  探头进去看了一眼,便骂骂咧咧的站到了一边。

  “范公,请。”王言笑着伸手示意。

  范仲淹叹了口气,背着手当先走了进去。

  突然袭击,看着梁司户的表情他就明白了。他叹气,是因为自己老了,竟然被这帮人糊弄了过去。

  江山代有人才出,范仲淹的心情王言是理解的,这是正常情况……

  常平仓是粮仓,且是各级单位都配备的。为的是应对减产、饥荒,以及其他的特殊情况,比如开展大工程或者是发生战争之时,可以就近调集粮草,节省运量损耗。毕竟古代的交通不发达,粮食运转一直是个大问题。

  另一方面,也可以平准粮价。不过这个功用,古代王朝用的不太多,但是不管用不用,作用却是在那的。

  看着堆满了的陈粮,王言挥手让外面的兵丁提了仓库管事的小官过来。

  “说说情况。”

  “范公,王通判,下官……不知。”这管事还抵抗着呢。

  王言笑了笑,随即摆手道:“带个小吏进来。”

  兵丁二话不说,又提了一个畏畏缩缩的小吏进来。

  “打。”王言说的轻飘飘。

  架着小吏的两个兵丁愣了一下,随即就被他们的都头一人一个大巴掌呼到了后脑勺上。

  “娘的,话都听不懂?”说罢,这都头亲自上阵,对着小吏就是一顿的拳打脚踢。

  其实小吏早就说要招了,但是王言没说话,都头自然是一直打。他是会武的,知道怎么折磨人。

  如此许久,小吏已经被打的一身是血,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只有胸口的起伏证明他活着。

  “说吧。”

  小吏又被两个兵丁架起来,他咳了一口血,惨笑道:“州中粮仓本储粮万石,此处只有五千石,且是经年的陈米,皆为我等贪墨。”

  “说具体些。”

  小吏知道的还是不少的,毕竟他就是经管这个粮仓的。粮食出入,他都是知道的,而且还干了很多年。从他的口中说出来的,基本上没有无辜的人。这是正常的,因为不配合的人,都会被排挤出去,最终只留下配合的。上上下下,大家发财。

  有了交代就很简单了,范仲淹下达指示,必须彻查。这个任务自然也是交到了王言的头上……

  所以跟常平仓相关的官吏,全都被控制了起来。

  同时,原本在工地干活的厢兵也武备了兵甲,威风的跑过了繁华的街巷。在百姓们的指指点点中,查封了三家粮商所有的八家粮店,抓走了管事,以及这三家的主事人,其余人虽没被抓,也被限制出府。

  范仲淹在官廨中埋头写报告,他的报告当然是直接送呈赵祯的。哪怕他名义上的上级,是两浙路安抚使。但显然,范仲淹不可能给除了皇帝以外的其他人写报告,两浙路的安抚使不给他写报告就不错了。

  内容自然也不意外,就是承认一下自己的错误,而后说明一下杭州现在的问题,再进一步的请求赵祯的指示。

  王言则是在州衙地下的刑狱之内,同本州的司理参军一起,开始对官吏以及商人大户进行审讯。

  速度还是很快的,早上送走了张签判,到了点卯以后就开始突击常平仓,中午之前就抓了所有人归案,吃过了午饭就开始了审讯工作。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权力自然而然的聚集到了王言的身上。因为他现在亲自督查这一桩骇人听闻的常品仓贪腐大案……

  显然,这才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