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546章 三剑客,失其二

  1980我的文艺时代在文讲所的日子第546章三剑客,失其二最新网址:朦胧诗,在七八十年代是中国文化界BUG一般的存在。

  它被主流诗歌所排斥,却硬生生把自己的读者群体扩大到比主流诗歌的受众还要多。

  在那个时代,朦胧诗诗人拥有堪比偶像的影响力,振臂一呼之下,无数读者为之疯狂。

  海子在后世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说到朦胧诗,人们总会提到他,但在他的成名实际上是晚于北岛、舒婷等朦胧诗代表诗人很多年的。

  而且朦胧诗早在1982年便开始走向衰落,到八十年代中期彻底解体。

  其后又出现了以江河、杨炼为源头的后期朦胧诗或者叫文化诗,再加上新一波的新潮诗歌开始酝酿和成长之中,这一类诗歌主要诞生于校园,并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又酿成了一次诗歌实验的新潮流。

  而海子,实际上就是后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甚至在去世之前,他只自费编印过自己的诗集,连一部出版的诗集都没有。

  所以,海子在这个年代的诗歌爱好者当中的名气远没有后世大。

  周军显然是个资深的诗歌爱好者,而且对于海子的死亡耿耿于怀。

  现在是九十年代初,虽然朦胧诗的影响力已经没有办法跟前些年相比了,但在校园当中的影响力仍然不容小觑。

  周军的提议给林为民提了个醒,朦胧诗派现在虽然没落了,但其曾经拥有的强大影响力是结结实实存在过的,而且仍有相当庞大的读者群体。

  林为民答应了要给海子出诗集,但他想的又不仅仅是给海子出诗集。

  完全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将朦胧诗派这么多年所出的经典诗作都拢过来嘛,就拿海子的作品开个头。

  林为民让策划室的同事联系骆一禾和西川,留着三七分头型的李清泉却告知林为民:“总编,骆一禾去世了。”

  “去世了?什么时候的事?”

  “前年,海子去世那年。”

  林为民心里嘟囔,周军的消息也不准啊!

  “那联系一下西川。”

  “好。”

  跟策划室的同事聊完之后,林为民又找来了诗歌组的莫文铮。

  国文社早些年诗人很多,屠岸、绿原、牛翰等等,在中国诗歌界都是很有份量的人物。

  所以国文社的诗歌组,在国内的出版界也算是响当当的存在。

  如今一代代老人退休,诗歌组的组长变成了莫文铮,也是诗人,发表了不少诗集。

  国文社要出版朦胧诗诗集,莫文铮作为诗歌组负责人,肯定要参与编审,他如今年近六旬,创作风格与朦胧诗迥然不同,所以林为民肯定得提前跟他沟通一下,省得老同志心里不舒服。

  莫文铮听林为民说完之后,知道林为民这是尊重自己。他虽然是老派诗人,但对朦胧诗并不排斥,后世还曾编审过西川的诗集。

  他笑着说道:“这个任务交给我们诗歌组没问题,我们一定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有了他的表态,林为民笑着点点头,“那我就放心了。”

  两天之后,西川带着几分紧张走进了国文社大楼。

  他和海子、骆一禾都是燕大的同学,八十年代中后期三人被称为“燕大三剑客”,如今海子、骆一禾先后去世,他也沉寂了好几年时间。

  西川85年从燕大毕业,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绝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诗歌创作和诗歌刊物上。

  八十年代,读者们对于诗歌的狂热喜爱无可比喻,但国内真正的诗刊不算多,绝大部分诗刊都来自于大学里的校刊,又或者是诗人或者诗歌爱好者们自发参与的民间刊物,西川这几年就参与了诗刊《倾向》的编辑工作。

  《倾向》是西川和欧阳江河、陈东东等友人共同创办的诗刊,88年创刊,这几年在国内的诗歌界颇有名声,只可惜今年刚刚被叫停。

  对于西川他们这群诗人来说,国文社代表的不仅是国内文学界的最高殿堂,同时还有点其他的观感。

  绝大部分的诗人,不管他们的工作如何,但在文学创作上,他们这群人始终是游离于主流文学界之外的,所以对于国文社这种单位,总会带上一种既羡且厌的心态,总之就是很矛盾。

  西川没想到他进了楼之后会直接被请到总编办公室,见到林为民,他的心情更加紧张了。

  诗人的圈子很小,所以他认识的作家也很少,更别说是林为民这个级别的作家。

  西川虽然喜欢诗歌,但这些年林为民的作品也没少看。

  他上前和林为民握手问好,“林老师好,我特别喜欢您的《狩猎》。”

  林为民笑着问道:“这部看到的人应该不多吧?”

  《狩猎》几年前发表在《当代》上,立刻引起了文学界和民间极其强烈的争论,最后考虑到影响,林为民决定将这部作品雪藏一段时间,等到发表十年之后再出版。

  “当时看到的人确实少大家谁也没想到您会做出不出版的决定。我那时候刚参加工作,平时比较忙,没买到那一期的《当代》后来是跟同学借来看的。

  您不知道,那时候很多人都想看您这部,可外面的《当代》早被人抢光了,我们学校校刊的几个师弟聚在一起,用印校刊的油印设备印了几百份您的《狩猎》,才算是满足了同学们的需求。”

  西川说到这件事时脸上带着追忆往昔的神采,其中不乏骄傲。

  林为民心里却只想吐槽,燕大学子公然盗版图书,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见面寒暄了几句林为民和西川才说起正题。

  来之前西川已经知道了国文社要出版朦胧诗诗集的消息,但从林为民这里亲耳听到,他还是忍不住激动。

  尽管林为民说的是要出版海子的诗作,但并不妨碍西川的高兴。

  朦胧诗走过了近三十个年头,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已经逐渐有出版社愿意出版诗人们的作品,包括《人民文学》这样的刊物,在前些年还刊发过舒婷等人的诗作,但国文社所代表的意义毕竟与众不同。

  作品能够被国文社出版,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作者被主流文学圈所接受,也代表了作品的质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受到了认可。

  “这次叫你过来,主要是听说海子的那些遗作都是由你在整理,所以我们国文社要出版他的作品,离不开你的帮助。”

  西川说道:“海子走了之后,本来是一禾和我一起负责他那些作品的整理,其实主要是一禾在做这个工作,他为了这件事呕心沥血,我真没想到,他会走的那么突然……”

  西川说到这里时,脸上的表情满是落寞。

  他和海子、骆一禾感情甚笃,而且每个人都是才华横溢,他们共同投身诗歌运动在朦胧诗没落的八十年代中后期,用他们的才华为这个诗派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了后朦胧诗时期的代表人物。

  可谁也想不到,三剑客在几个月时间之内就走了两人,而且都是英年早逝,这对于西川的打击可想而知。

  等他从低落的情绪中抽离出来,又对林为民说道:“国文社能够出版海子的作品,是一件大好事,我相信他的要是知道了也一定会高兴的。不过这件事还得知会他的家人一声,回头我跟他们说完之后,麻烦社里和海子的家人沟通一下稿费问题。”

  “一事不烦二主,伱一并帮我话递过去吧,稿费标准可以按8%版税分成来支付,至于印数暂时还确定不了。”

  西川听到要用版税分成来支付稿费,心中一喜。

  诗歌因为体裁特殊,所以在发表或者出版时,稿费标准往往与、散文等相差甚远。

  国文社要给版税分成,就跟诗歌的字数或者行数没有关系了,而是要按照印数来分钱,这对于作者来说当然是有利的。

  “林老师,我代海子家人谢谢您了。”西川起身给林为民鞠了个躬。

  海子出身农村,自小便是十里八乡的神通,后来更是以十五岁的年龄就考上了燕大,83年毕业分到了中国政法大学。

  人生本应该一片光明,家人对他寄予厚望,却想不到他会以那样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海子走了,但他还有身在农村的父母。

  他的诗集如果能够出版,所获得的收益也能够帮助父母安度晚年。

  “没什么可谢的。我们出版人家的作品,难道还能不付稿费吗?”林为民笑着说道。

  然后他又带着西川来到了诗歌组的办公室。

  “莫老师,这是诗人西川。这两年海子的那些诗作都是他在整理,这次我们要出版海子的诗集,我特地请他来给我们当个顾问,以后诗集的事就交给你们俩对接了。”

  介绍了莫文铮和西川互相认识后,工作也交代好了,林为民便准备回办公室。

  走到门口,他正碰见李新从办公室出来,见到林为民,李新道:“林老师,我正要找您呢!”

  “怎么了?什么事?”林为民问道。

  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