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 850 进步

  没一会儿,几人吃完后,就回到安排的住处休息。

  王胡子、杨小涛却是找到马三行商量明天的工作安排。

  马三行作为场主自然将农活安排的妥当,将安排说了一遍,王胡子听了点头。

  杨小涛也没什么意见可提,毕竟人家是多少年的庄稼人了,在种地这门学问上,比他们强多了。

  “场长,上次离开前高主任让您修整的盐碱地,您这边咋样了?”

  杨小涛想起正事,王胡子也看过来。

  马三行闻言点头,“高主任交代的事情我们一早就准备好了,不过那里盐碱地太多,我们就选了靠近的地方,也方便灌溉运输。”

  马三行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要搞这么一块地,但听高主任的准没错。

  “太好了。”

  杨小涛笑着,随后指着带来的两袋子玉米将事情说了。

  马三行张大嘴巴,要不是一旁王胡子在压场,他早就一口疑问句吐出来了。

  而现在,一个首长一个老师在这,怎么看都不像是开玩笑。

  等杨小涛和王胡子回到屋里休息后,马三行才拿起那玉米靠近煤油灯仔细打量。

  “血玉?”

  “用心血浇灌的玉米?”

  “这名字,真好听!”

  第二天,天刚亮。

  杨小涛起床收拾一番,准备齐全后就出门往农场外走去。

  身后,麻子看到了走过来。

  “麻子,带我去看看他们。”

  不等麻子开口杨小涛就沉重的说着。

  麻子见此也没多说,只是点头在前面领路。

  很快两人就来到农场西边的半山坡上。

  一个个坟头周围长满了青草,坟前立的木牌上,名字有些模糊。

  “等不忙了,给他们搞个石头的。”

  麻子在一旁说着,杨小涛没有回话。

  从口袋里拿出烟,三支含子嘴里,一一点燃,随后将地上的土攥起,一支一支的插上。

  蹲在地上,杨小涛看着木牌上的名字,眼睛有些模糊。

  最后,从口袋里取出两颗种子,种在老马和小高的坟前。

  “走了!”

  自始至终,杨小涛都没有说话,但麻子却感觉到,杨小涛在心里,说了好多,好多。

  回到农场,众人已经开始忙活。

  农场做好了早饭,每人拿着一个窝窝头,夹着咸菜啃着,然后每人一个水壶,做饭的大娘大姐还在忙乎。

  中午饭就在地头吃,没人回来做饭。

  所以基本上都是带过去的。

  杨小涛拿着窝窝头啃着,这种粗粮嘎嗓子,但却是唯一的早餐。

  一旁篷子下,十台拖拉机正在几个青年的操作下加水加煤,这些驾驶拖拉机的可都是经过选拔出来精英,也是农场人们羡慕的对象。

  毫不客气的说,一个开拖拉机的单身小伙,在这周围一片绝对是姑娘们的抢手货。

  杨小涛拿着窝窝头过去看了眼,虽然拖开机的外表擦拭的很干净,甚至轮胎上的泥都被擦点,但听了会动静,杨小涛就皱起眉头。

  拖拉机上的蒸汽机发出的动静明显不对,跟轧钢厂出厂时的声音有很大差别。

  杨小涛清楚,这是蒸汽机缺乏有效清理的缘故,毕竟水里面含有众多钙离子,时间长了不清理会在内部形成水垢。

  当时在拖拉机出厂的时候都会附送一本保养手册,不过现在看来,应该是被扔到厕所了吧。

  “杨老师,王首长找您。”

  杨小涛正要上前说两句让他么将拖拉机修理下,一旁小吴跑过来,杨小涛只能将这事阁下,随后两人来到屋子里。

  “首长,您找我?”

  “小杨,你来的正好,我要回去一趟处理点事。”

  “我离开期间,这育种工作,由你全权支持。这里的任何人,都听你调配。”

  王胡子有些急切,说起话来飞快。

  杨小涛没有拒绝,“领导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好!”

  “马场长,你们要全力配合杨小涛同志的工作,尽快完成春耕事宜。”

  “是,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说完,王胡子又交代几句便坐上车,快速离开。

  杨小涛送走王胡子后,便召集农场的主事人员以及带来的四人,除此之外还有上次带过的学员,以及农场中的骨干。

  这些人将要分成十组前往各个农场进行技术指导。

  “大家都知道这次任务的重要性,我就不说了。”

  “下面我宣布一下工作纪律。在春耕期间,任何人不得马虎,必须听从指示,违反纪律的,严格严肃处理。”

  “各组组长严格管控玉米粮种,没有允许情况下,不得擅自行动。”

  杨小涛提前打好预防针,毕竟这么多的玉米种植,稍有差池就是灾难性的,而且这次育种可是关乎着未来的安排,不得不小心谨慎。

  “马场长,你在仓库这里跟侯丽晶同志负责良种登记。”

  “这次,按照父母本分开记录,父本要在袋子上用红色标记,母本用黑色标记。包括播种时盛放的篮子、簸箕等,均要做上标记。”

  “要同颜色才能装,坚决杜绝不同颜色交叉。”

  “大家都听清楚了,记住各自代表的颜色,不能出差错。”

  下方有人已经开始记录。

  “同时,要严格按照三比一的排列规律进行播种,特殊情况找我汇报。而且每一排父本的地头前,都要做好标记”

  杨小涛不断强调着,下方认真听讲的马场长和麻子对视一眼,‘这杨老师比高主任还严格啊。’

  “此外,每次耕种结束时,各位要将两种全部收缴,装袋,运送回来。”

  “马三行同志、侯丽晶同志负责过称清点。同时做好标记,第二天继续领取。”

  “下面分配一下人员。”

  杨小涛看着本子上的名字,开始随即分配。

  基本上周围十个农场都有三个技术员,此外一起跟来的四人,除了侯丽晶负责良种的分发,剩下的三人每人负责三处农场,至于马三行这里已经种植过一次,有了经验到是放心。

  随后杨小涛有特意叮嘱注意事项,并且给众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只要按要求发放种植,不会有问题。

  众人心怀惴惴的离开,开始第一天的工作。

  没一会儿,杨小涛宣布开始后,众人离开,各自忙碌起来。

  上午7点半。

  农场外,耕地上。

  农场将耕地划分一片片小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一辆拖拉机,然后分配十人左右,杨小涛在每个区域内安排一名学员,负责指导粮种播种。

  一排拖拉机已经冒着烟,早就准备好的农民已经将梨子装好,开始在地上犁出一条沟子。

  若是有化肥的话,这第一条沟子应该是正面划开的,将泥土翻开,然后洒上化肥。

  之后再一个来回,用偏梨将土覆盖在沟子上,两侧翻出来的土正好构成一个土垄,这样就可以在上面种植玉米。

  但现在根本就没有化肥,所以第一条沟子就是往一侧翻土,等掉转车头回来的时候,翻土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土垄。

  当土垄堆起来,就有人赤着脚在上面踩出一个个脚窝,然后有人拎着木桶用舀子将水浇在里面,后面还有人用各种器皿装着玉米,将三两粒玉米的放下,接着再有人背着手光着脚将脚窝埋好踩实。

  如此,一排玉米便是种好。

  当然,现在比起后世来还是省了几个步骤,想打药,覆膜等,可以有效控制杂草的生长。

  只是这些可以提升产量节省人力的过程,因为技术原因都被省略。

  而应对的办法,只有利用人力除草。

  农场的人按照经验耕种,不过这次为了追求更多的育种量,这些人要求一个脚窝里只能放一粒玉米。

  没办法,良种有限。

  为此,杨小涛还让小薇检查了仓库里的种子,尽量保证每一粒种下去都能发芽。

  见工作已经开展起来,杨小涛则是在地头间查看情况。

  论起农业生产,如何工作如何安排,这些人比杨小涛更拿手。

  所以杨小涛只要确保种植的玉米不会出差错就行。

  今天开工的自然不只有这一处,杨小涛在地头上看了一会儿,就和麻子、王浩骑马往另一处农场赶去。

  来到农场外,这里同样开始进行耕种。

  拖拉机开动,地里面一副忙碌景象。

  看到这一幕,杨小涛想起在杨家庄拉犁的情景。

  那时候,庄里只有一头驴,大部分耕种的工作都要人来完成,于是就有了人力拉犁。

  后来有了耕牛,有了骡子,现在更是用上了拖拉机。

  机器的力量让耕种变得精细,变得简单容易。

  提升的生产力解放出更多的人来做更多的事。

  时代要进步,机器就要更多。

  心里想着,杨小涛骑在马上,将目光放在正在忙碌的农民身上。

  不过只是将土垄打起,负责技术指导的人正在跟农场管理人员解释着,杨小涛在一旁听了会儿,发现没有问题后,就在一旁看着。

  等农场人员按照要求开始种植后,杨小涛看了一会儿没有问题,这才骑马赶向下一处。

  整个上午,杨小涛将十个农场转了一遍。

  其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有的是忘了做标记,有的是开工太快,太急,人员没有安排好。

  当然也出现过重大问题,其中就有一处农场在播种时,因为两袋玉米种子在车上摆放,没有人看管,结果一个熊孩子将玉米抓了一把,然后又放到另一个袋子里。

  这一下,直接把农场的技术员给整哭了。

  从外表上看都是一样的玉米粒,怎么分?

  当杨小涛听到消息赶去的时候,就看到一个半大小子被一个老汉拿着棍子教育,那打在屁股上是结结实实的。

  孩子也不敢哭,更不敢躲,只能生受着。

  杨小涛赶来的时候,技术员手里攥着袋子,上面正是红色的父本玉米。

  没办法,杨小涛只好给技术员开了条子,再去农场另一袋,至于这一袋子只能拿回去做成玉米饼子了。

  经此一事,各个农场的技术员再也不敢大意,时刻将粮袋放在眼皮子底下。

  而那些家里不老实的小子也被拽着耳朵严厉警告,让不少熊孩子将不安分的小手管住了。

  于是,众人就在这小心翼翼中过了第一天。

  而过了这一天,就代表着找到了门路。

  其实说起来挺多的,但一旦找到了方向,这群‘农业专家’会很快领悟其中诀窍,进入状态。

  当晚,杨小涛将那袋子玉米送到仓库,交给马三行。

  马三行当然知道这袋子是啥情况,他诧异的是杨小涛竟然能够区分两种玉米?

  ‘不愧是杨老师。’

  而他不知道的是,在小薇的能量感应下,区分两种玉米就是小菜一碟。

  第二天同样如此,杨小涛三人起码不断穿梭于各个农场之间,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顺便监督检查种植情况。

  而经过两天的磨合,农场的工作已经走上正轨,农民都将心里的弦绷紧,打算一鼓作气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