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临安不夜侯 > 第405章 天目山上好乘凉

  雨已不再急骤,一辆轻车,在十余骑士的护卫下,疾驰在临安御街之上。

  近来因为皇帝遇袭、宰相被杀,再加上今晚的这场暴雨,临安这座不夜之城的灯火也寥落了许多,街头几无行人。

  车中,赵璩慵懒地倚坐着,半卷着车窗,看着外面不时闪过的一抹灯火。

  两宫下达的中旨,并未说明这个时候召见大臣们是为了什么。

  但是在大雨滂沱的深夜,开禁宫之门急宣大臣,还能是为了什么?

  一向不着调的鹅王心里很清楚,这是官家驾崩了。

  之前进宫请安的时候,传出的消息还说官家病情好转了,如今看来,那都是为了安定民心故意散播的消息吧。

  赵璩轻轻叹了口气,这么晚了,从美人被窝儿里被喊起来,冒着大雨进宫。

  虽然他没有起床气,心里也是不太舒坦的。

  这么晚宣我进宫,还能是为了什么,不就是议立新君吗?

  赵璩唇角勾起一抹讥诮,风花雪月本闲,奈何庸人自扰啊。

  他往椅背上一靠,闭上眼睛假寐。

  官家死了,他意外地发现,自己竟然不觉得伤心。

  也许,游戏红尘的人,骨子里都是有点看破红尘。

  他和赵构,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回,见了便是考教他的学业,给他讲一番大道理,再不然就是罚他抄书……

  不过,惆怅总是难免的。

  ……

  都指挥使莫龙冒着风雨,急急赶回皇宫了,披挂起来,和杨沅一起,驻守在宫门两侧。

  宰相和尚书们,已经有几位进去了,这让气氛显得更加紧张。

  两旁的御龙直侍卫,和莫龙、杨沅腰间,都缠着白绫,民间尚不知其事,宫中已尽皆缟素。

  忽然,一个腰缠白带子的小黄门急匆匆赶来,宣旨道:“两宫旨意,着御龙直杨沅,领一都人马,赴垂拱殿警戒。”

  莫龙有些羡慕地看了杨沅一眼。

  谁都猜得到,两宫在垂拱殿连夜召见大臣,必定是议立新君。

  而直接带兵布防于垂拱殿,确保皇权交接顺利进行的杨沅,这就是一份抹不去的从龙之功。

  杨沅听了旨意,心中便隐隐有所猜测,连忙答应一声,点了一队人马,领着他们往垂拱殿而去。

  宋朝军制,五十人为一队,两队为一都,这就是一百人。

  杨沅带队正走向垂拱殿,两个蓑衣人便从后面赶来。

  杨沅回头一看,讶然道:“大王?”

  赵璩定睛一看,这才认出是杨沅。

  赵璩有点懵,愕然道:“二郎?本王记得,你不是在皇城司任职吗?”

  杨沅:“……枢密院。”

  赵璩憬然道:“哦,对对对,枢密院。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杨沅道:“皇后娘娘钦点,下官暂被调入御龙直听候差遣。”

  皇后钦点?

  赵璩心思一转,便明白了皇后的心思。

  吴氏虽然是一位贤后,但……终究是对他这個自己养大的孩子更偏心一些。

  赵璩暗暗叹了口气,看看杨沅,不放心地问道:“你进了殿前司,那你还考不考状元?”

  杨沅道:“考啊,下官只是暂调。”

  赵璩点点头,欣然道:“好,这进士,还是要考的。”

  赵璩若是对一个人投缘,那是真的掏心掏肺的对他好。

  赵瑗和他都是太祖赵匡胤一脉的子孙,但是到他们这一代,已经传了七代了。

  你和你六代之前同一个父亲的亲戚,现在能有多亲?怕还不如一个同学、一个同事亲络吧。

  赵璩与赵瑗何尝不是如此。

  但,他看赵瑗投缘,就对赵瑗真的好,对杨沅也是一样。

  大宋重文抑武,就算枢密院和兵部也是一贯由文官把持。

  像杨存中这种武将临时掌握枢密院,只是特殊时期的特例,不可能持久。

  赵璩对此心知肚明。

  不管在位的是他养父赵构,是他大哥赵瑗,还是他,只要时局稳定下来,第一件事,一定就是把杨存中从枢密使的位置上调走。

  武将本已领兵于三衙,如果再掌握了拥有调兵权的枢密院,谁敢保证不会再现五代十国弑君如屠狗的一幕?

  况且,没有大战,武将的升迁就太难了,杨沅若想走的更高更远,就必须选择最正确的一条路。

  再往前去,两人就要分道而行了。

  赵璩向杨沅挥了挥手,正要随那内侍离开,杨沅忽然道:“大王在天目山下的别院,今年可能落成么?”

  “嗯?”

  赵璩不明白他何以突然问起此事。

  心念一转,赵璩就懂了。

  他深深望了杨沅一眼,道:“别院今年一定建成,到时本王邀二郎同去一游。”

  他这样一说,杨沅也懂了。

  杨沅抱拳一礼,再抬头时,赵璩已经跟着那小内侍走的远了。

  ……

  垂拱殿外,禁军森然而立。

  垂拱殿上,两宫并坐于珠帘之后,两位宰相、一位枢密使、六部尚书,共十一人,分别于两侧。

  大殿之上,十分的压抑,只是偶尔有人端起茶盏轻抹茶叶时发出的声音。

  韦太后和吴皇后已经把皇帝大行,须立新君的意思说出来了,各位朝廷重臣,也都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拥立普安郡王赵瑗的,有枢密使杨存中、礼部尚书曲陌、兵部尚书程真、工部尚书侯可意。

  拥立恩平郡王赵璩的,有右相万俟卨、吏部尚书谭鹰炆、户部尚书析折、刑部尚书张方旬。

  四票对四票。

  现在还有三个人没有表态,太后、皇后和左相沈该。

  万俟卨有点惊讶,沈该是主和派,而普安郡王的主战倾向早就为人所知了,难不成老沈想投普安郡王一票?

  还是说,他想在关键时刻投下决定性的一票,以期得到新帝的感激?

  可是,恩平郡王赵璩是吴皇后抚养长大的,吴皇后会更支持哪个?

  而韦太后……,老太太是个没主意的,而且与吴皇后婆媳关系非常的好。

  再说,她马上就要变成太皇太后了,也不可能和皇太后闹出矛盾。

  如此一来,新君之位就明确了,沈该那一票其实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沈该确实有点迟疑。

  从立场上来说,他当然倾向于赵璩。

  但是……,赵璩,无人君之相啊。

  轻佻放浪,穿上龙袍也不像个皇帝,如果让他坐上皇位,只怕会成为大宋的噩梦吧?

  赵瑗虽然主战,但年轻气盛,有这个想法也不算奇怪。

  太宗皇帝也曾坚决主战,认识到敌我的实力差距后,还不是改变了主张?

  大行皇帝当初也曾力主北伐,迎回二圣,最终不也面对了现实?

  有我们这些持重老臣在,赵瑗即便登基为帝,也不会一味胡来。

  可赵璩就……不好说啊……

  沈该心中着实有些犹豫不定。

  其实这些大臣个个都是人精,来时路上,就知道自己为何而来。

  所以,他们不但仔细勘酌过自己的立场,也计算过两位皇养子能得到的票数。

  沈该当时的计算中,两宫和他不表态之前,赵瑗也只能得到枢密使杨存中、礼部尚书曲陌、工部尚书侯可意的三票。

  兵部尚书程真一直紧跟秦桧,他应该是坚定的主和派才对。

  但是,程尚书居然投了赵瑗一票,这就让沈该大感意外了。

  原本毫无悬念的结果,他这一票无关紧要,所以他才没有深思。

  现在不一样了,虽然两宫很可能更倾向于赵璩,但是如果他也投了赵瑗,最后表态的太后和皇后,还真未必一定就选择赵璩。

  毕竟是深宫妇人,能有什么主见?

  外臣这边高下已分,她们说不定就改变主意了。

  这种情况下,沈该站谁,就至关重要了。

  吴皇后道:“现在众卿各有拥立,可谓平分秋色。沈相公,伱意下如何?”

  面对眼下大好局势,吴皇后其实很想立即表态,她也支持赵璩。

  可是,她和韦太后等于是这场立君会议的主持人,其他人还没有投票结束,她先迫不及待地表态,那就有失公允了。

  虽然在感情上,她更倾向于自己的养子赵璩,但是真的在努力做一个贤后了。

  可韦太后不管哪个,眼见璩哥儿有一半的大臣支持,而且首相万俟卨是站璩哥儿的,天官也是站璩哥儿的,忍不住便道:“璩哥儿聪明慧黠,老身也觉得,璩哥儿更合适一些,沈相公,你觉得呢?”

  沈该本就在摇摆不定之中,只是心中那杆天平,正在慢慢倾向于赵瑗。

  实在是赵璩荒唐走板的行为太多,沈该觉得一个庄重稳定的皇帝,哪怕对外立场上有点瑕疵,于赵宋天下也是更有益的。

  可这时韦太后先表态了,沈该心中的天平不免就又向赵璩这边倾斜过来。

  如果两宫明确支持赵璩,自己这一票其实就用处不大了,还不如也支持赵璩。

  这样,一旦这位新帝有些什么荒唐行为,自己作为拥立他的宰相,也更有资格规劝天子。

  想到这里,沈该拱手道:“老臣以为,恩平郡王可为天子。”

  吴皇后心中一宽,欣然道:“既如此,张大珰,去传恩平郡王来垂拱殿。”

  “奴婢遵旨。”

  侍立于殿下的张去为知道,大宋帝国的新皇帝,现在已经确定了。

  张去为一溜烟儿地出了垂拱殿,直奔恩平郡王赵璩所在的集英殿。

  张去为一溜小跑,越过普安郡王赵瑗所在皇仪殿,匆匆跑到集英殿,一进大殿,“刷”地一下,就是一个滑跪:“奴婢张去为,拜见大王。”

  赵璩刚把茶端起来,就看到张去为滑到了他的面前。

  赵璩顿时瞪大了眼睛。

  “张去为。”

  “奴婢在!”

  张去为赶紧又膝行两步,就差缩起一对爪子,再吐出一条舌头了,谗媚之态,溢于言表。

  这也就是赵构刚刚驾崩,他实在不好对赵璩叩头说一句“奴婢为大王道喜,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否则,更不要脸的事儿他也干的出来。

  赵璩道:“起来起来,站起来。”

  “是!”张去为赶紧答应一声,站起身来。

  赵璩道:“过来过来,站近一些。”

  赵璩弯腰摸了摸张去为的膝盖,张去为一脸茫然地道:“大王这是在做什么?”

  赵璩惊讶地道:“本王还以为你这膝盖上面绑了护膝,原来没有啊,那可真难为了你。”

  张去为一愣,这才明白赵璩是在讽刺他,顿时窘的老脸通红。

  不过,眼前这位可是这座皇宫未来的主人,就是唾他一口痰,他也只能笑脸儿迎着。

  张去为便讪讪地道:“大王说笑了。奴婢奉太后和皇后懿旨,恭请大王移驾垂拱殿呢。”

  赵璩乜了张去为一眼,问道:“普安郡王可已去了么?”

  张去为一愣,道:“两宫只命奴婢请大王去,尚不曾有请普安郡王。”

  赵璩摊手道:“普安郡王不去,本王去了,拜见何人呢?”

  张去为惊讶地道:“大王在说什么,奴婢不明白。”

  赵璩道:“你不需要明白,就如此回禀两宫去吧。就说,等普安郡王去了垂拱殿,本王再去不迟。”

  张去为能哄得赵构一直把他当作心腹,岂能真的不明白。

  赵璩一开口,他就明白赵璩的意思了。

  只是他实在想不到,这世上居然有人会放着送到眼前的皇位不要。

  赵璩这是也想做个“让皇帝”么?

  世上真有不愿意做皇帝的人?

  张去为讷讷地看着赵璩,只希望刚才是自己听岔了。

  赵璩道:“还不快去,告诉两宫,普安郡王到了垂拱殿,赵璩再去不迟。”

  “是,是,奴婢这就去。”

  看着张去为惶惶而去,赵璩懒散地往椅上一靠,淡淡自语道:“若做了皇帝,便做不了逍遥王,我何必去做那皇帝?

  若做了皇帝,依旧能做逍遥王,本王怕不是要被千夫所指。大哥,这副担子,还是你担着吧!”

  张去为赶紧退出集英殿,急匆匆奔回垂拱殿。

  经过皇仪殿时,张去为突然萌生了一个冲动。

  恩平郡王已经明确表示不要这个皇位了,如果我现在就进皇仪殿,请了普安郡王同去垂拱殿呢?

  尚未向两宫请旨,也未让众臣知晓,此举未免……,可风险大,收益也大呀。

  这样的话,普安郡王一旦登基为帝,无论如何,他也得保住咱家的位置,对咱恩宠不断。

  哪怕,普安郡王对我厌恶至极。

  天子赏罚分明,这个态度,他必须得有。

  可是,投机的收益和风险,在他心里转了几转,终究没敢自作聪明。

  张去为恋恋不舍地看了一眼皇仪殿,还是赶回了垂拱殿。

  杨沅按刀立于垂供殿前,眼看着张去为匆匆而去,又匆匆而回,并不曾带回赵璩。

  杨沅心中便已明白了。

  新天子在皇仪殿,集英殿里是贤王。

  今年夏天,他可以去天目山的鹅王别业避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