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年代:从50年代开始 > 第19章 心动与创作

  棉袄棉服穿的厚,减震效果还是不错的。

  只是……

  唐根生依旧很不放心。

  “真没问题?……不行,还是小心一些的好。”

  李苗苗仿佛感受到了唐根生的体贴和在意,脸蛋火辣辣的滚烫程度,再次升级。

  她有些晕,像是要喘不过来气。

  唐根生皱着眉。

  李苗苗同志脸色不正常,于是探手在她额头和脸颊摸了摸。

  气血上涌,导致的发热发烫,肌肤都烧化了,软软弹弹的……

  别是哪个部位的血管有损,上行憋到脸了吧。

  李苗苗浑身发烫,都烫迷糊了。

  唐根生义正言辞。

  他觉得,保险起见,留下对方的地址和联络方式还是很有必要的。

  唐根生松开李苗苗,走到老毛子女生面前跟她交涉。

  李苗苗站在原地,还没从跌入唐根生怀抱的激动中缓过神来。

  “对不起,对不起,我叫艾米诺娃,就住在大北门……”

  唐根生最终留下了艾米诺娃的地址。

  刚了解过,她虽然看着高头大马,实则也只是个17岁的小姑娘。

  她只是住在姐姐姐夫家,用假期帮着照看大外甥的老毛子女学生。

  艾米诺娃外语不是很流利,换成她的母语俄语后,沟通就顺畅多了。

  得知真相的唐根生态度也好了许多。

  跟她聊了点有的没的。

  俄语在当下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唐根生的半吊子俄语是前身跟师傅学的。

  厨子嘛,做饭好吃会被叫到包房犒劳,万一遇到老毛子友人,不懂对方语言怕赏钱被中间商昧掉。

  现在他更擅长英语和日语。

  只不过这一点要隐藏起来,万万不能暴露。

  唐根生与艾米诺娃意外合拍。

  两人短短几句沟通,便莫名敞开了话题,从撞伤、摔伤聊到了骨科,聊到医学乃至营养味蕾学。

  “……刺山柑没有了,松鸡和小龙虾也很难供应,所以莫斯科酒店一位厨师创造了新的版本奥莉维尔沙拉——斯托里奇尼沙拉,用煮熟的猪肉或者牛肉代替松鸡,罐头豌豆代替鱼子酱,胡萝卜替代小龙虾……”

  李苗苗走过来,挨着唐根生并肩站立。

  “这位女士,很抱歉撞到您,如果您感觉到任何不适,随时可以跟我联系,我们会对您的医疗和生活进行补偿……”

  艾米诺娃朝着李苗苗巴拉巴拉说了一通。

  李苗苗眨了眨眼,茫然的看向唐根生。

  她不懂俄语么?

  那可就好办了。

  “你感觉怎么样,要不要去医院?”

  李苗苗微微摇头:“就是被小孩子碰了一下,我可没那么脆弱。”

  说着,还晃动了两下胳膊。

  唐根生又把艾米诺娃的意思给李苗苗复述了一遍。

  不出预料得到了李苗苗的谅解。

  “你是一位漂亮的姑娘,期待下一次与你再次相见。”

  艾米诺娃牵着混血儿外甥的手,远远的与唐根生、李苗苗摆手告别。

  “你……唐老大,你跟她说了什么?”

  “我说如果接下来三天你没有事情,这次意外就算了,如果你后续有什么问题,我会跟她联系,让她负责你的医药费。”

  唐根生随口解释。

  他跟艾米诺娃确实说了这个意思,但不仅如此。

  他还跟对方约定,第四天中午11点在二百门口碰面。

  怕对方玩消失,还留下了对方的住址。

  “我好像听到你夸她漂亮。”

  “我夸她是心地善良的女士。”

  “哦。”

  一段小插曲,李苗苗没了逛街的兴致,唐根生后脚跟也随着艾米诺娃消失又开始疼起来。

  两人干脆走到站牌,上了有轨摩电,回到车站火车上。

  唐根生的休息室是独卧间,紧挨着硬卧与餐车之间的值班室。

  虽然空间狭小,但私密性却很高。

  唐根生初逢让他怦然心动的乌克兰姑娘,实在无法做到倒头就睡。

  他拿出刚才逛街时买的信纸,从上口袋拿出钢笔。

  刚才站牌等车时,旁边有两人像是刚从茶馆里出来,还在对公安科长识破敌人破坏铁路阴谋的故事津津乐道。

  李苗苗兴致勃勃的还跟唐根生也就此讨论了几句。

  引起了唐根生的共鸣。

  不是和李苗苗共鸣,而是让唐根生突然跟赚钱渠道产生了共鸣。

  他最近也在考虑写小说还是搞剧本呢。

  口渴就立刻有人送大碗茶来了。

  一路归途中,唐根生就在构思以铁路公安为原型的故事。

  记忆里有类似的记忆。

  但支离破碎,都是不连贯的影片碎片。

  好在某个记忆碎片里有影片的年代,是几年后的六十年代初期。

  唐根生也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借鉴。

  文化人的事儿没有抄袭,只是借鉴。

  笔尖划过纸张发出唰唰唰的响声。

  墨水和信纸碰撞出的香气回荡在狭小的休息室内。

  隐隐还伴随着隔壁间歇性的呼噜声。

  唐根生一点都没被打扰,问思如泉涌,下笔如尿崩。

  一段讲述了抗美援朝期间,我种花家公安大科长为粉碎敌人炸毁铁路的阴谋,冒充敌人特务,凭借急智和胆识打入敌人内部,最后将破坏分子抓获并在最后关头排除列车炸弹的故事便跃然纸上。

  唐根生现在是铁路部的职工,有着对铁道的熟悉,写出这样的故事不算突兀。

  故事原型取自沈阳逛街时,在中街站牌听茶馆客人闲聊的灵感。

  至于内容情节里的物证,什么鞋印啊,烟斗啊,水杯和密电码等联络方式和作案工具……

  唐根生可是刚经历了一场‘生死较量’,生出一些畅想和换位思考也能解释通。

  毕竟他作为一名深谙‘望闻品切’的大厨,观察仔细点,代入感强烈一些,也没什么毛病。

  唐根生在安静的车厢休息室内写的非常流畅。

  故事脉络清晰摆在脑海中,甚至连影片都仿佛勾勒出来似的,一帧一帧的随着笔尖往外涌。

  仅仅一个多小时,一个情节紧凑,有张力,是很少见的智斗型反特故事便在唐根生的灵感天成中,孕育而生。

  故事的核心‘只要认真依靠群众,那就是天罗地网’,完美贴合时代潮流。

  没有任何违背主流思潮的点。

  故事展开丝丝入扣,情节设计合理,最重要的是安全。

  安全是重中之重,是唐根生心头永远的第一位。

  赚钱钱也要排在它的后面。